第148章 嬴政,你贪心不足啊!_我在大明开历史辅导班
166小说 > 我在大明开历史辅导班 > 第148章 嬴政,你贪心不足啊!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48章 嬴政,你贪心不足啊!

  要数清楚国破家亡的那段时间死了多少人,真的是很难的一件事情。

  单说抗日战争?不行,因为这一场战争只是那段屈辱历史的其中一部分。

  你要谈近代史,那就要说两次鸦片战争,要说太平天国,要说戊戌变法和义和团,也要说八国联军,要知道辛亥革命和北洋军阀。

  在抗日战争之前的北伐和十年对峙,难道没有死人?

  抗日结束后的解放战争,难道不是用人命堆起来的?

  即便是解放后,也有横跨鸭绿江,有抗美援朝、有抗美援越。

  近代甚至是现代那些打赢了或是没打赢的仗,都付出了血的代价。

  真正崛起前,遍地都是血。

  宋慎在旁边的黑板上画了一个时间轴,

  “一八四零至一九四九,这是我刚才所说的那段历史的时间。这中间跨越了百年,但不意味着之后就没有再打过仗,只能说我们本土没有打过,但边境还是危机重重,所以仍有流血与牺牲。”

  他又在时间轴里单划出了一块:

  “以前我们讲过倭国对吧,倭国狼子野心打到了我们的领土来,东北只是一个开始,三一年到三七年他们占据了东北,又不断挑衅,最终在三七年于北平爆发了。如果从三七年的北平算起,这是八年抗战,但从三一年开始那就是十四年。”

  朱棣目光一凝。

  他看着宋慎在黑板上写下的时间轴,看着在“一九三七”下方标注的北平二字,有些忍不住了。

  重点,这就是他想要的重点!

  他立即举手问道:

  “先生,为什么有这样两种算法?按照这地图来看,您所说的东北其实就是辽东一带,在中原重新崛起后这一块地方似乎很好地融入了疆域,按常理而言,后世不论怎么评判,都应该将东北陷落作为起点,为何又有说法是从北平陷落开始?北平在那个年代依然很特殊吗?”

  北平这个称呼,其实是自古就有的,从春秋战国时起,燕地就有北平了。元人定都北平后将其更名为大都,朱元璋登基后又改回北平,只是到了朱棣迁都后才叫做北京,所以他对于这称呼完全不陌生。

  宋慎赞赏地敲了敲桌面:

  “问对了。”

  “这就是我为什么前面要讲那么多。”

  “首先大家要明确一个问题,在大清亡国之后,到新时代开启前,这几十年时间都是混乱的,你们可以理解为那时候就跟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一样,都是很混乱的局面,各个地方的军阀拥兵自重,这些军阀就像唐末的藩镇节度使,当地百姓只认识这一个土皇帝。”

  “再来说,东北在沦陷前同样也是被军阀管着的,中央当然也存在,但若无必要互相都不会搭理。”

  “从当时那个中央的角度上来说,关外他们本来就管不着,不是他们的地盘,北边还有一个当时的超级大国虎视眈眈,这地方不管是军阀占、倭国人占还是那个超级大国占都一样,不是不想要,只是无论如何都拿不回来。”

  “而北平就不一样了。”

  “朱棣迁都后,直到满清坐天下,北平都一直是国都,而在当时的中央或者你们理解的朝廷眼中,北平丢了,那就是一个巨大的侮辱,跟东北那边比起来,不论是战略意义还是百姓心里的代表性意义,都完全不同。”

  “后续爆发的战争不能说是全面抗战,只能说,攻打北平对全国都是一个无法容忍的挑衅,管他是不是各自为政,当时所有人必须拧成一股绳去打倭国。”

  此时,朱元璋拧着眉毛问:

  “那当时的朝廷定都在哪里?应该在北平吧?不是说北平后来一直是国都吗,这更应该类似朱祁镇当叫门天子、大明打北京保卫战一样的概念,为什么还说是挑衅?”

  “莫非他们跟赵构一样,在北平陷落之后整个朝廷集体南下了?这好像也不大对劲……”

  所有皇帝齐刷刷表示认可。

  要是国都在北平,再来一次被外族人打到家门口,那绝对不能算是挑衅,而是亡国的风险了。可宋慎只说是战略、历史各方面的意义让全国无法容忍,才引爆全面战争……不合适吧?

  宋慎表情略有些微妙:

  “嗯,当时那个朝廷的国都并不在北平,而是一开始就定在了南京,也就是洪武年的都城,应天府。”

  “不过他们也很短命啦,最终并不是他们领着中原崛起的,有一股由农民和工人组成的队伍打赢了他们,把他们赶走了。”

  朱元璋:……

  李世民笑得牙花子都差点露出来:

  “朕就说嘛,建康这地方风水绝对有问题,它就不是个能当国都的地儿!”

  “老朱啊,说实在的,你就没考虑过迁都去长安?如果更看重东北方,那去燕地也挺好的嘛,至少从他们后世的历史看,从朱棣迁都到那个大清亡国,几百年都有了,明清这寿数也不短,无论如何那边风水都肯定比你如今的建康,啊不,应天府要好啊!”

  “而且那个劳什子两京制,朕看它就是脱裤子放屁,北边的敌人都还没打服气就想着去海上捞银子,你们大明难道国库如此充盈,能支撑起两边战线同时作战?”

  “朱棣啊,朕问你个事儿,你觉着若是要去海上捞银子,盯着倭国那金山银矿,前面要投多少人力物力在里头才能造出那么多的船,带着那么多人过去?倭国那地方虽然鸟不拉屎,可上面总有人在,伱大老远漂洋过海的过去,船上军卒们还没缓过劲就要打仗,别赔了夫人又折兵才是!”

  就连嬴政这个时代最久远的皇帝,此时也不免暗自点头。

  他对身边的蒙恬低声道:

  “这就跟当初打六国的时候一样,远交近攻,先打下最近的地方,再考虑远处比较好。”

  “蒙卿以为呢?”

  蒙恬颔首:

  “臣只知兵法,不懂国策,但若看他们明朝周边的情形,自然是屡次进犯的北方蛮夷更加危险,得先平定下来了才好考虑旁的。”

  “尽管先生说海上有如此财富,可做事情怎么可能一步登天……”

  “朱棣还是太急了吧?”

  房玄龄听到了他们聊天的内容,幽幽叹息道:

  “他怎么能不着急啊,他家太子登基一年就断气,没两代又出了朱祁镇这么个千载难逢的废物,最重要的是,大明最后被祸害成了那样,脑子被驴踢了的皇帝层出不穷,始皇帝,您最初听见扶苏自刎、胡亥将大秦祸害到二世而亡的时候,难道没有怒极攻心?”

  嬴政被干了个大沉默。

  确实,他是最初进入辅导班的人之一,当时知道扶苏胡亥、赵高李斯那些操作的时候,气得差点砍人,最后也的的确确将赵高以酷刑处死了。

  易地而处,朱棣急成这样也完全可以理解。

  毕竟有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朱棣和李世民都有,那就是他们即位登基的方式并不光彩,所以他们俩人都极其在意自己的名声。

  嬴政听唐朝往后的人,包括宋先生都调侃过,说唐朝闹出来玄武门继承法都是李世民开的祸端,李二心里绝对也不舒服。而朱棣靖难造反,只要后代出了两个昏君,那都得是他背锅,因为大家都可以说那是朱棣的种有问题。

  硬要这样论起来,哪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没点问题?可是得位不正,那你就是天然背锅的人。

  半晌,嬴政自嘲一笑道:

  “若是这么说,原本朕的长公子自刎、幼子登基二世而亡,即便其中也有朕的过错,有军功爵这个制度的过错,后世百姓也都会忽略,被骂得最多的是胡亥和赵高,扶苏除了懦弱呆愣些没有问题,或许还会有人认为这是因为扶苏太善良。”

  “但实际上,不论如何那都是朕这个皇帝没有提前为他们筹谋,朕这个父亲没有教好所有的儿子。”

  他们说话的时候,有刻意放低声音,不去影响其他人讨论,但是也没有过于窃窃私语,所以旁边人都是能听见的,包括程咬金。

  面对除了李二陛下之外的人,程咬金嘴巴比脑子还快。

  他听见了这几人私下议论的内容后,毫不犹豫道:

  “嗐,您说的哪里话,后世人都是连带着您一起骂的呀!”

  “您……”

  话未说完,长孙无忌和房玄龄同时伸手捂住了他的嘴,齐声低呵:

  “知节,你胡说八道什么呢?!”

  程咬金这才后知后觉意识到了一个问题……

  自家陛下在这个教室里,除开他们几个臣子之外,目前的盟友只有朱元璋与朱标,而且这个盟友还是并不多么可靠的那种。

  如果一突突把秦始皇怎么被人骂的事情全说出来,得罪了人,陛下在班上本就不富裕的人际关系大概率会雪上加霜。

  不妙,大大的不妙!

  嬴政微笑:

  “怎么了?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这句话你们听过没有?”

  程咬金:???

  房玄龄讪笑:

  “没想到始皇帝您也读过这一篇文章啊,齐国的事情,怎么能跟您套一块呢。”

  嬴政正想跟他再扯两句,看看在更多年之后,这些文人眼里自己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暴君。

  但是下课铃响起来了。

  众人都猝不及防地脱离了辅导班空间,没有一点点防备。

  …………

  秦朝。

  嬴政从章台宫醒来。

  此时蒙恬也在下方的桌案旁,他自从被拉进辅导班之后,每日正午都呆在章台宫,以便每次上课下课后都能与陛下及时沟通。

  扶苏基本上也都在,偶尔会跟张良一起去将作少府那边看看纸张的进度。

  “蒙卿,先前上课时,你应当有同程咬金和李靖聊天吧。”

  醒来后,嬴政没有提先前扯皮的事情,反倒是忽然问起了这个。

  蒙恬有点懵,但还是立即拱手回答:

  “是,您吩咐过,那里头的武将也就只有程咬金和李靖,虽然李世民和朱元璋也都是马上打天下的皇帝,但他们平时话太多了,臣不好私下讨论。”

  嬴政颔首道:

  “那你可曾从这二人嘴里套出些什么事情来么?”

  蒙恬茫然地看着他,不知道为什么陛下要突然问这些。

  今日先生与其他学生们,最主要谈的分明是朱棣在答卷上定下来的国策,或许国都的内容占比较大,但这个跟他们大秦似乎并无关系。

  最起码到了李世民那个时候,国都都还是在咸阳周围这一带,多少有变动却不会太大。

  难道……

  他小心翼翼地问:

  “陛下您也想迁都吗?”

  嬴政都愣了一下,被蒙恬给问得笑出声来了。

  他当即摆手:

  “你想太多了。”

  “朕只是想知道你可有从程、李二人那里套出事情没有,比如他们是否有更好的战术对付匈奴,有更厉害的兵器,有更适合的兵制等等。”

  “今日听他们谈到那些后世子孙的事,朕心有所感。”

  “从前那个大秦将要二世而亡,所以朕当初考虑国策时,太重视培养扶苏,太看重要如何定下一个比军功爵更好的法子,抑或是郡县与分封之间如何权衡的问题。”

  “可现如今,朕还是觉得自己目光不够长远啊……”

  “他们都在为子孙后代考虑要如何打下更大的疆域,如何打走蛮夷,甚至如何开海,去更远的地方探寻金山银矿,朕却还在为这些事情汲汲营营,这不可怕吗?”

  本来张良和扶苏都在边上打瞌睡,即便是嬴政蒙恬醒来了聊天,他俩也没打起精神,因为一早上都在干活,张良这个没有任何职位的白身也在为了自己的未来打白工,而这些国策,在先前讨论的时候都听得够够的了。

  但听到嬴政最后那番话,扶苏刷一下坐直了身子,张良更是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张良直勾勾盯着面前的始皇帝,眼睛发直:

  “咱们在商量的事情,你还觉得不够?”

  “六国那么大的地方你一个人都占完了,扶苏天天替你处理政务,这才几日功夫,你又有新的地方想打,你要打谁啊?哪里还有地方给你打?”

  “贪心不足啊你!”

  请收藏本站:https://www.166k.cc。166小说手机版:https://m.166k.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