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互相骗_红楼沉浸式围观
166小说 > 红楼沉浸式围观 > 第317章 互相骗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17章 互相骗

  薛宝钗想出大观园需要跟贾家人打声招呼。

  园子里有照看教导义务的李纨听说了之后欲言又止,过了一会才说“行啊,早去早回。”

  她不是不知道薛宝钗出去干什么,薛家的那点事儿就是想瞒也瞒不住。特别是薛姨妈来找王熙凤,都已经找了好几次了。薛家的那些奴仆和荣国府的人又特别熟。来到荣国府之后免不了去找以前认识的那些人,呼朋引伴坐在一起说话。他们家新奶奶夏金桂的那点儿事儿荣国府的人都知道了。

  然而每家有每家的为难事儿,老话说得好“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事情没发生到自己家的时候跟着感慨几次也就够了,远远没办法感同身受。如果跟自己家有点牵扯,那么就要好好的掂量掂量了。此时的李纨心里面儿也在掂量这件事儿。

  这位大奶奶的任务是在园子里面照顾着小姑子,带着她们练习针线,天然有教导小姑子们言行的任务。

  所以一旦外面有对姐妹们不好的评价,首当其冲就是李纨被批评,老太太少不了会问一句“你和她们住在一起,遇见了这些事儿怎么就不提一声”

  所以李纨这时候对薛宝钗不仅不同情,反而好感下滑

  薛宝钗在荣国府住着,如果和夏金桂频繁交锋,会牵连到荣国府女孩的名声

  那么作为这里年纪最大的李纨必定被家里的太太老爷们责怪

  李纨就好比是这个院子的负责人,她不管大家日常干什么,但是对所有出格的人别管是谁都看不顺眼,凡是出格的、败坏名声的、牵连到她的,认为都是给她找麻烦的

  对三春姐妹是这个态度,对林黛玉是,对薛宝钗也是

  所以薛宝钗和母亲离开后,李纨直接去找王熙凤,目的是让王熙凤把她的这个亲戚给撵走

  就是不走,也跟要王熙凤交代清楚这其中的利害,别到时候出事儿了怨到她的头上。

  王熙凤听了李纨的话,觉得更头疼了。

  薛家的厚脸皮她是体会过的,老太太都撵不走,自己硬着头皮也要顶上去啊

  毕竟家里面的女孩儿名声更重要。

  王熙凤因为薛家的事儿整个人一副生无可恋的模样。她是能体会到薛宝钗的不容易的,但是话有说回来了,谁容易啊

  邢岫烟也不容易,有一对糊涂爹娘。

  林黛玉也不容易,只有父女两个,还不是日日相依为命,一年当中能见面的时间也不多。

  到了史湘云,更是不容易,她父母早亡,有婶子和叔叔不假,但是谁为她真心付出了

  如果薛宝钗安安静静的也就算了,这种频繁出入,甚至是抛头露面的行为,终究是惹人闲话最大的反馈就是影响了荣国府女孩的择婿。

  薛宝钗不是不知道自己这么频繁出入带来的后果,她知道也没办法啊薛姨妈自己没法处理这些事儿。

  下午随着母亲回去,母女两个坐着说话。

  薛姨妈就开始唠叨这些日子的不容易,唠叨了家里面的这些琐事之后,又开始说外边的生意不好做。

  正跟女儿吐着苦水,冷不防金陵的信送来了。

  薛宝钗看了之后,只能长叹一口,心里面想着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把信给了薛姨妈。

  薛姨妈认的字不多,也没耐心看完,直接问“怎么了”

  薛宝钗说“金陵族老们来信询问去年的分红为什么不给”

  薛姨妈一听,气的又哭又骂,说着“这是看着你舅舅不在了欺负咱们孤儿寡母”

  话也不能这么说。

  薛家的生意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开始就有这么大规模的。

  薛家祖上是紫薇舍人,紫薇舍人也称中书舍人,主要职责是起草诏令,参与机密。之后薛家也没人出来做官,但是家业一天比一天庞大,后来就成了皇商。

  而这份家业也不是薛宝钗他们一家独有的。作为长房,薛宝钗他们家可以掌管生意,也可以全权负责,但是盈利是要拿出来一部分分给族人的。

  当初薛宝钗的父亲去世后,薛蟠的年纪太小,他们的叔叔还在。族中的意思是让薛蟠的叔叔掌管生意,但是薛姨妈不同意,才借着兄长王子腾的手把薛家族中的反对意见压了下去。

  后来薛蟠薛宝钗的叔叔去世,这份生意连能接掌的人都没有了,加上一直也盈利,那些掌柜的也用心,所以其他几房人口对这件事儿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再管了。

  可是去年过年的时候,大家从腊月就开始翘首盼望,一直到过年分红都没送去。不少人家都等着过年分银子呢,可以银子偏偏没有了,惹得大家胡乱猜测,心惊胆战。

  薛家的人自然不能忍,也等不了太久时间,于是这封信就送来了,目的就是催薛蟠这一房把七年分红利索的分了,要不然大家就来京城查账

  这就是薛宝钗觉得祸不单行的原因。

  要是有钱直接给他们了,还用他们来信催要。

  这不是没钱嘛

  薛姨妈拿着信翻来覆去地看了几眼,里面有些字认识,断断续续连蒙带猜也能读通意思。她着急忙慌不知道该怎么办,一迭声让人把薛蟠找回来。

  薛蟠只听说家里没钱了,但是缺了谁的银子也不会缺了他的。

  他日日醉生梦死,喝的东倒西歪,回来听了母亲和妹妹的话,不在意的说“我还以为多大的事呢,原来是这种小事。妈有什么可着急的呢让人点了银子给他们不就行了吗”

  薛姨妈这一段日子苍老了很多。

  听了就哭着骂他“你这孽障说的简单,咱们不是没银子吗”

  然而薛蟠这个时候已经歪在炕上睡着了。

  薛姨妈只能转头看女儿,薛宝钗脸上没有一点笑容,想了想跟薛姨妈说“我明天去夏家。”

  夏金桂是真没把薛姨妈这个婆婆放在心里。

  自始至终夏金桂就觉得她在薛家最大的绊脚石就是薛宝钗。所以当薛宝钗来了之后,夏金桂就跟她母亲夏太太说“来的正好,这个姑娘是他们家最犟的那个毛驴儿。我能不能在他家当家作主就看能不能收服她了。”

  夏金桂虽然手段高了一点儿,但是薛宝钗也不是个弱茬儿。

  薛宝钗在夏家的堂屋坐了很久,人家连杯茶都不上,薛家的人都已经变脸色了。薛宝钗还是端着笑,安安静静的等着。

  等到夏金桂慢悠悠的过来了,薛宝才便站起来,又是给嫂子端茶,又是赔错,自始至终都是站着的,跟个丫鬟似的忙前忙后。

  夏金桂就觉得薛宝钗的态度还算不错,也就微微露出来那么一点儿想当家的意思,本来是想看薛宝钗变脸色,然后再把人给赶出去。

  没想到薛宝钗笑着一口应了下去,还说账本儿已经准备好了。不知道嫂子是在这里看还是回家看,若是在这里看也没事儿,让人立即把账本拿来,往后家里面再有什么事儿,直接让下人来找嫂子就是。

  跟着薛宝钗来的婆子们立即端着钥匙账本儿进来了。

  薛宝钗这次带来的几乎是家里开支的账本。这已经把家中的管理权交给了夏金桂。

  薛宝钗看着夏金桂的脸色又说“我本来是个小姑娘,我哥他是什么样子嫂子你也是知道的。自古以来从来没有小姑子管家的道理。嫂子进门了,本来这就该嫂子管着的,如今我把这些全交给嫂子。其实家中最要紧的不是家里面这散碎的银两,还是外边的生意。”

  夏金桂要的就是外边的账本。薛宝钗这个时候也利索地表示给了。

  “外边咱们家最赚钱的两门生意,一门是当铺买卖,一门儿是布料买卖。

  那些账本都在家里面放着。嫂子若是想看不知道是回家看还是在这儿看如果嫂子还想在这里多陪陪夏太太,我让人回去把东西收拾收拾给嫂子送来。”

  夏金桂笑得非常亲热,把怀里的账本往旁边的桌子上一放,便立即拉着薛宝钗的手让她坐下,又招呼着自己的丫鬟倒好茶来,就说“我在这里住了一些日子,也怪想念太太的,这就回去吧。”

  夏金桂也知道事不能做得太过分了,要是自己在娘家坐着,让婆家把账本大张旗鼓地送过来,到时候就不是薛家的错了,是夏家的错。

  夏金桂自始至终有个底线,可以丢薛家的人,但是不能丢夏家的人。

  于是姑嫂两坐了车回了薛家租赁的院子里。

  早在两家成婚之前,薛家就有计划。所以薛宝钗按着计划,让人先把当铺的账本儿给夏金桂送去。

  当铺的账本放在箱子里,抬了几大箱子过去交给夏金桂。

  夏金桂回来也不想去见婆婆,薛姨妈也不想见这个儿媳妇儿,所以婆媳见面这事儿也就糊弄过去了。薛宝钗陪着嫂子回了新房,在新房直接交接账本。

  薛宝钗指着这一些大箱子说“这些是咱们京城这些铺子里面两三年来的营收,咱们买卖的摊子太大,一两句话是说不清楚的,外边买卖的事我一件一件的跟嫂子说明白。咱们先说当铺的事儿,当铺好说一点儿,无非就是一进一出。

  当铺比咱们的布料生意简单多了,布料生意就复杂一些,有的是寄卖,有的是和人合伙,有的是从别人那里拆借拿货我原本的计划是上半年把当铺的事儿跟嫂子说清楚,下半年把布料生意跟嫂子说清楚,等把这两处最赚钱的买卖跟嫂子说完之后,剩下的那些嫂子自己就能摆布的开,就不需要我在旁边儿给嫂子解释了。

  嫂子觉得这个主意如何”

  夏金桂自然满口答应。她也知道自己刚来不久,没什么根基,就算是想接手也要用一段时间薛家的老人才行,没道理刚到薛家就大张旗鼓的用夏家的人手。

  一年的时间用来过渡刚刚好。

  看着这几箱子账本儿,夏金桂这个时候只觉得心满意足,对待薛宝钗的态度就变得亲热起来。妹妹长妹妹短的叫着,又让人给薛姨妈送东西,一时让人觉得态度和蔼,待人接物令人如沐春风。

  晚上三个女人还一同吃了饭,看着夏金桂这样和蔼可亲的态度,薛姨妈松了一口气。但是薛宝钗却知道,这不过是大家唱一场戏罢了。

  是因为现在有好处,后面还有一些账本和生意没有移交。等到这些好处给尽了,手头上没有生意了。再来看看夏金桂的嘴脸,到时候又是另外一番模样。,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

  请收藏本站:https://www.166k.cc。166小说手机版:https://m.166k.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