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局势_江山多骄
166小说 > 江山多骄 > 第六十三章 局势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六十三章 局势

  王坚拦下怒火冲天的杨诚宪,并且暂时接过郑钧之兵权,亲自指挥调度。派遣兵士重新驻守嘉陵江、渠江两大流域沿线山城。

  传令利州东线一路宋军立即撤兵退守夔州路各处,严令章决不惜一切代价死守夔州天赐城与白帝城。不得让元军有机会控制长江上游对荆襄一带形成威胁。

  经过这次大战,蜀中兵力损失近三分之一。王坚果断放弃成都府路退而保潼川路、夔州路。四川因统辖利州路、成都府路、潼川路、夔州路这川陕四路,而称之为四川。如今实际上只能称得上两川了。

  如今成都府路一失,四川粮仓不再,因此蜀中也只算得上是控扼长江上游的缓冲关隘了。

  蒙古皇帝亲临剑门关,回想起前不久在此地惊慌逃遁,不禁感慨万千。

  “国师,本王真是没想到居然能如此快就重返此地。”蒙古皇帝挥鞭直向关头:“国师,我军一雪前耻就在今日。”

  “大汗,此地蜀中历任制帅早已放弃经略,又无军资囤积。郑钧之仓皇留兵把守,虽可凭险固守一时,但不出三日此关将不攻自破。”

  “哈哈哈···本王欲在此一战立威,重振我军士气。哪等他三日之后?日落之前一举攻破此城!”

  “阿弥陀佛。”玛巴斯闭目喧佛号。

  蒙古皇帝下令强攻剑门关。

  号角苍凉悲鸣,元军蜂拥攀附上来。城关上宋军,见关前蜂拥蚁附的元兵,心底发寒。

  赵春祥亦在守城兵士之列。城下元军兵士一批接一批疯狂向城头攀爬,城上箭矢断绝。只得用挠钩推倒搭上城头的长梯,用刀枪往敌人身上招呼。城下元军箭矢往城头抛射,身边袍泽一个个倒下。头顶巨石呼啸着将身后城门楼轰塌。

  赵春祥握刀的手止不住颤抖,手里的刀已经不知道砍了多少人,刃口崩卷,血迹斑斑。转头看看身边的袍泽,脸上汗水混着血污,身上伤痕累累,衣甲破碎。

  赵春祥扯了一条碎布,将战刀紧紧捆在手里,麻木地向着冒上城头的敌人砍去。

  刀刃砍破衣甲地沉闷声音让人头皮发麻;长枪透进血肉“噗噗”作响,让人脚底生寒。羽箭破空的尖啸,钉在地上地震震颤鸣,炮石轰然卷起的尘埃,敌人或是袍泽跌落城头的尖叫,所有声音刮透耳膜。

  赵春祥与身旁兵士一样,紧咬牙关,压着心底倒袭而来的如炼狱魔鬼的恐惧,机械地挥动着手中兵器。

  守将已经清楚,此处已经无望抵挡元军的进攻,于是命令这些还能走的兵士撤退,自己领着伤重的十几人苦苦支撑断后。赵春祥随人群退出剑门关,回头望去,剩下的守将同那十几人已经淹没在汹涌跃上城头的元军里。

  “兄弟们!活下去!”这是自愿留下的人最后的话语,也是他们眼底最深的期望。

  蒙古皇帝跃马过剑门关,兵锋直指苦竹城。

  苦竹城中,郑钧之撤换程燃后,任命自己的心腹留守山城。不料元军未到,他自己就先乱了阵脚。待到元军兵临山下,郑钧之心腹已经率着兵士悄悄弃城而逃。只留下城中毫无反抗之力的平民百姓。

  元军不费吹灰之力攻入山城。为了泄愤,元军将山城中百姓尽皆屠戮,放火焚城。鲜血洒满山坡,浸红了小剑溪。

  这路元军分兵南下,一路直向绵州,攻取成都府;蒙古皇帝亲率一路直向阆州,攻取大获城。

  王坚请杨诚宪领三百杨家子弟兵驰援金堂云顶山城。大获城、平梁城、得汉城三路元军同时发起进攻。

  消息传回临安,皇帝紧急召众臣朝议。

  “陛下,如今已是蜀地危在旦夕,非智勇绝伦之人不能领之。”谢冰道。

  “谢卿认为有谁能在此时力挽狂澜?”

  “莫不如遣荆湖路制置使陈隆任之,可保蜀中无虞。”

  “贾卿以为如何?”

  “陛下,陈隆虽有才略,然资历颇显不足,恐怕难以胜任呐。”贾思道似乎有些意味深长。

  “陛下,老臣以为,湖州安抚使王坚就足当此任。”老臣何子才进言道:“前番剑阁大捷,此次又于危及之时当机立断稳定局势。若此人不足以胜任那还有谁?”

  “何卿所言极是,众位可还有异议?”

  “陛下,着王坚虽有勇略,然此番以下犯上,以无力相逼夺了郑钧之兵权。若用此人,只怕又是下一个虞戒啊。”贾思道进言道。

  “贾相言过其实了吧。”赵孟启眼神冷厉。

  “陛下,前车之鉴,不可不防啊。”谢冰也出言附和贾思道。

  “既然如此,倒不如任命陈隆为四川制帅。”

  “陛下圣明!”

  “哈哈哈,你们这些谄谀小人,已然不知大祸将要临头了吗?难道不见我大宋江山势如累卵之危吗?”何子才突然大笑:“你们一个个口口声声为圣上分忧,为社稷着想。谁不知道你们这些肮脏小人的腐烂脏腑里装着的只是自己的利益。哈哈哈···你们可还有一丝廉耻!你们可还有一点骨气!”

  “何子才!”皇帝愠怒:“朝堂之上,不得放肆!”

  一边谢冰脸色暗沉,低眉垂目;贾思道则是老神在在不予理会。

  何子才仰头疯狂大笑:“哈哈哈···放肆?老臣一生战战兢兢,哪敢有半点放肆?倒是这些个无耻小人,阿谀谗言,蒙蔽圣听,混肴是非,祸乱朝纲,这才是放肆得很呐!”说道此处,何子才忍不住痛苦悲呼:

  “哈哈哈···陛下,今时今日,你难道还看不出吗,这些无骨匹夫眼里只有自己,何曾有过大宋天下?”

  “何子才!”皇帝气急,脸色极其难看。

  满朝文武皆是沉默不语,或是担心皇帝怒火牵连?或是为这些话感到羞愧?又或是为何子才敢于大骂这些弄权之人感到痛快?

  “陛下可还记得‘靖康之耻’?陛下可还记得早年之志?陛下可甘心我大宋基业就此断送?陛下啊···”声音凄厉。

  皇帝脸上青红交加,颓然坐在庭上,一语不发。

  贾思道怒喝道:“何子才!胆敢在朝堂之上妖言惑众,辱没圣躬!你罪该万死!”

  “哈哈哈···奸贼!我早已是将要入土,又何言俱死?”何子才怒目横眉直逼贾思道,后者悻悻躲开这震慑人心魄的目光。

  “陛下,老臣死不足惜!只是老臣无颜去见大宋历代先帝!眼见奸臣弄权,小人乱政。老臣死不瞑目啊!呵呵呵···”

  “何子才!你疯了么!”皇帝大声斥责,忽又放低语气:“何卿,你累了,先下去吧。”皇帝颓然地挥了挥手。

  “陛下!老臣从此不再说话了,以后陛下还须兼听明断,亲贤近能,整肃朝纲!”何子才声音哽咽。

  “何子才!你···”

  “先皇陛下!老臣有愧!”

  何子才说罢,以头奋力撞上殿中蟠龙金柱。皇帝错愕不已,大臣一片惊呼。何子才已然气绝,金柱上蟠龙浮雕血迹斑斑。“滴答滴答”的鲜血滴落在地砖上,也一声声敲击在众人的心里。殿中一片死寂,皇帝颓然瘫坐在龙椅之上。

  退朝后,贾思道携同谢冰一道出宫。

  “谢大人,如今太子殿下遭皇上冷落。谢大人怎么看?”

  “贾相言下之意是?”

  “如今陛下···我等当为以后作打算才是。”

  “贾相莫非···”

  “不错!”

  “不过,贾相为何向陛下进言反对王坚?”

  “若非如此,我等又何以···呵呵呵···”贾思道握了握拳头。

  “哦?呵呵呵···贾相实在是高明。”

  贾思道与谢冰直接去永嘉王府拜见赵孟启。一番喧礼过后,赵孟启开门见山问道:

  “贾相与尚书大人造访敝府所为何事?”

  “六皇子殿下,老臣有一事不明,欲要向请教殿下?”

  “哦。倒是稀奇,何事?”

  “殿下如何识得那湖州安抚使王坚,似乎殿下对此人感观不错?”

  “如何识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此人足以担起蜀地防御得大任。”

  “既然殿下认为此人有此能力,老臣自是信服,不过皇上似乎对此人不甚了了。”

  “贾相究竟何意,不妨直说。”

  “六皇子殿下人微言轻,纵有大志也难酬。如今太子殿下暗弱,六皇子殿下是否···”贾思道将面前茶杯轻轻朝前推进几分。

  “贾相多虑了吧。”赵孟启冷冷道:“此事父皇自有圣断。”

  “老臣素知殿下怀宏图大略之志,怀经国济世之才,可一直郁郁难酬。”贾思道看了看赵孟启得脸色,继续道:“殿下忍见大宋江山沦落铁蹄之下吗?”

  赵孟启脸色稍显悲戚,贾思道又道:“殿下甘心宗庙社稷毁于无能之人手中吗?”

  眼见赵孟启,脸上渐渐露出愤懑之色,贾思道接着说道:“殿下素怀高祖之志,定能成不世之功,绵延大宋国祚,光复中原,为后世景仰。殿下难道不想后世之人将殿下之名与高祖同赞?”

  赵孟启心神激荡,手上拳头渐渐紧握,慷慨激昂得神情溢于言表。

  “殿下,此时正是天赐良机。切莫举棋不定。”

  “贾相有何打算,不妨说来听听。”赵孟启一改激动神情,正色道。

  请收藏本站:https://www.166k.cc。166小说手机版:https://m.166k.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