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宿命_江山多骄
166小说 > 江山多骄 > 第五十九章 宿命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五十九章 宿命

  虞戒一死,蜀中军民震动。消息传回临安,谢冰便与自襄樊返回的贾思道会面商量。

  “这次虞戒一死,蜀中大权空缺,谢大人可有意?”贾思道问。

  “贾相认为何人接任最为合适?”

  “这兵部尚书一职,老夫以为现兵部侍郎张广为足以胜任。”

  贾思道所举张广为一向与谢冰甚是亲近。贾思道举荐张广为升任兵部尚书,很明显是意图谢冰在四川安抚制置使的位置上做出让步。

  “张广为资历才干俱佳,升任兵部尚书当是顺理成章。不过这四川安抚制置使一职?贾相可有中意之人?”谢冰暗骂一声老狐狸,笑着道。

  “谢大人以为陈隆如何?”

  这陈隆乃是贾思道门生,现任荆湖制置使。贾思道欲推举陈隆出任四川制帅,其目的不言而喻。谢冰虽颇有微词,却也不得明里反对。

  “陈隆破有才识,然资历尚浅,恐威望不足以服众?”谢冰道。

  “资历须得慢慢累积。既有才干威望日久自成,何以不能服众?”

  “不过若有贾相保举,陈隆当可为蜀中制帅。”

  一日上朝,皇帝与众臣朝议。

  “陛下,虞戒已然畏罪自杀。蜀地不可无人主政,当务之急是应当马上任命德才兼备之人出任四川安抚制置使。”谢冰进言道。

  “众卿家认为何人接任当为适合?”皇帝扫视堂下众臣。

  “回禀陛下,老臣认为现兵部侍郎张广为颇具才学,治政有方,足可但此重任。”贾思上前道进言道。

  “嗯。”皇帝微微点头:“众卿以为如何?”

  “启禀父皇,儿臣以为兵部张侍郎虽才略学识、治政只能俱佳。然现任广南路制置使,出任四川制帅恐难以服众。”六皇子赵孟启上前进言。

  “哦,永嘉王以为由谁出任适合?”

  “启禀父皇,儿臣认为有一人德行高致素有韬略,又屡立战功,于蜀地军中资历威望甚隆,足当可胜任四川安抚制置使一职。”

  “哦?永嘉王所说何人?”

  “原湖州安抚使王坚。此人深谋远虑,统兵有方。又于剑阁大败元军,挫败元人嚣张气焰,弘扬我大宋军威。”

  “可是那以剑阁大捷传榜天下的王坚?”皇帝点点头,道:“此人倒是适合。”

  “回禀父皇,正是此人。”

  “众卿以为如何?”

  “陛下,老臣以为,这王坚虽有战功,然其本为虞戒部下,后迁升湖州安抚使。而后更是私募擅离驻地入川,若是委以统筹蜀地全局之重任,难保不是又一个虞戒。”谢冰反驳道。

  “谢尚书还请慎言,如今虞帅已死,蜀中军心民心尽失,唯有蜀地军民敬服之人方可一扫蜀地今日之颓势。”

  “赵孟启!”皇帝颇显不悦,大声斥责。而后道:“谢卿可有人选?”

  “回禀陛下,老臣以为,荆湖路制置使陈隆通军务政事,怀雄才大略。可担此任。”谢冰道。

  “父皇,荆湖路制置使陈隆恐怕···”赵孟启刚要反驳,皇帝一挥手制止:

  “众卿以为如何?”

  “父皇,儿臣以为陈隆出任四川制帅稍显资历不足,儿臣斗胆向父皇举荐一人。”太子上前进言。

  “哦?太子向举荐何人?”

  “淮南西路安抚使郑钧之。郑钧之曾任夔州安抚副使、夔州知州等职,于蜀中防务较为熟悉;且素有军功,于军中履历足够。”

  “好,难得太子看重。众位卿家认为郑钧之出任四川制帅是否妥当?”

  贾思道已经料到太子、史松一方定然会推出人选,只是没料到六皇子会推出王坚来,有些猝不及防。而后六皇子触怒龙颜,皇帝有意偏向太子。看来这次费这些力气徒为他人做嫁衣。

  朝廷欲问罪虞戒一事也传至蜀地,一时间,百姓激愤,将士悲戚。

  文庭山、杨诚宪、王坚在府中痛饮。

  王坚自坐在案前,顾一碗接一碗。杨诚宪望着眼前绵绵阴雨,悲从中来。提起酒坛大口大口灌下,酒水顺着胡须淌湿胸前一大片。而后一把将酒坛摔出,酒坛破碎,酒水四溅。

  杨诚宪起身来到围栏边,悲愤不已,道:“虞帅临终遗恨,不能身死国门。历数我朝武将,皆有此恨,未能捐躯疆场,却受那小人陷害。老朽临行之前,犬子曾劝说老朽莫要步前朝武穆、令公之后尘。老朽曾以家训斥之。如今看来,我朝武将就是这般宿命啊。”

  王坚闷闷地喝下一碗酒,将酒碗重重搁下。来到杨诚宪身则:“王某原先就是受不了这些个鸟气,以至于领了个什么湖州路安抚使的扯淡闲职。可听说元军来犯,便又坐不住。天生就是一副贱骨头,早知如此,倒不如清清闲闲做个太平老爷。”

  “那最终又是什么缘由致使老将军义无反顾前来蜀地?”文庭山端着酒碗来到二人身边。

  “祖辈家训已深入骨髓。哈哈哈···我与王将军一般,与当朝武人一般都是闲不住的一副贱骨头。哈哈哈···”杨诚宪大笑起来。

  “不错,哈哈哈···”王坚也跟着大笑起来,只是眼角隐隐又泪光。

  文庭山不再说话,三人就这般默默凝望着眼前的菲菲淫雨,各自想着心事。

  石头想不通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倚着窗,对着阴晦不明的沉沉雾霭发呆。一向精明活泼的唐梦蝶也不知道该怎么去劝说,只是静静地靠在他肩膀上。齐临玉与陆亭晚一言不发坐在桌旁。凤海楼则是低头看着手里的那一柄木剑,手指轻轻敲击。屋内气氛异常沉闷。

  石头原先没有什么心思,遇见文庭山和唐梦蝶后,碰到事情也都是顺其自然。后面遇到唐肃,让他渐渐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最近的几次战斗中,他似乎又看到了自己除了师傅、梦梦这些亲近之人以外。自己还该有的责任,然而虞帅的遭遇让他动摇了。

  “梦梦,我们这么做,难道是错了吗?”

  唐梦蝶虽说聪慧,一时也不知道怎么回答:“怎么会,石头哥,只要你遵从本心,就一定没错的。”

  石头摇摇头。

  “临玉!”石头转过头,问道:“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我们所作所为到底应不应该?”

  “先生曾说过,这天下事不能简单以对错来看。先生似乎早就将这世道看得透彻。”齐临玉缓缓道:“我现在才明白先生所说的:金銮殿上呼万岁,白骨冢下凝一眸。一眼难及家国事,万人易书春秋功。”

  “什么意思?”石头茫然。

  “那赵家天子于自己家事且自顾不暇,又有什么能力厘清这天下。还不任由谄谀之人摆弄。”齐临玉颇为愤慨。

  “海楼,你认为呢?”石头问道。

  “我?不知道,我想回去看望师尊。”凤海楼放下木剑站起身来,径直出了房门。不一会,凤海楼返回房中。身上换上原来那一身打着补丁的道袍。凤海楼将木剑背在身上。对石头道:“待我向先生辞行。”

  石头看着凤海楼,一脸茫然。凤海楼向几人深深行了一礼:“后会有期。”转身出门,渐渐消失在茫茫烟雨中。

  “我也走了。”齐临玉起身对石头说。

  “啊?你也···”

  “我是说,我回合州去水师去看看我爹他们。”齐临玉淡然一笑。

  “我去找师傅。”石头也站起身来看着唐梦蝶说道。唐梦蝶点了点头。石头也一头扎进雨中。

  屋里就剩下唐梦蝶和陆亭晚,两人对视一眼,眼神里满是忧心,满是无奈。经历了这许多事,一个不再活泼而变得郁郁寡欢,一个不再开朗却有些闷闷不乐。

  文庭山三人兀自望着沉沉如墨的远空,各自想着心事,呆呆出神。

  “师傅。”听见石头的声音,文庭山依然没动。

  “师傅。”石头上前来:“凤海楼走了。”

  “唔。”

  “师傅?”

  “嗯。”

  “我们没错啊?虞帅也没错啊?可为什么···”

  “对,没错!”

  “可为什么会···”

  “这世间对错大抵是没来由。”

  “那我们又该怎么做?”

  “在你自己?”

  石头疑惑不解,文庭山顿了顿,又道:

  “这世间本无对错,只是人心渐渐变得复杂,而后才有了是非对错。是对是错,你且问问你自己内心。”

  “问我自己?内心?”

  文庭山点了点头,轻叹道:“证道易,明心难。若明心,则道自明;心不清,则道不证。”

  王坚闻言转过头对文庭山道:“多谢先生解惑。”

  杨诚宪对着文庭山抱拳:“老朽惭愧,多谢先生。”

  文庭山道:“两位重拾信心才是这蜀地乃至天下百姓之福。虞帅临走前依然嘱托我等以天下为念,老书虫实在汗颜。”

  “师傅,我懂了。”石头坚定的点点头。

  蜀地阴雨天过去,天空渐渐放晴。

  现任四川安抚制置使走马上任。一同带来朝廷嘉奖册封:王坚擢升忠武将军领重庆府尹兼知合州知州。杨诚宪擢升怀化中郎将领巴州知州。其余有功人员皆按例擢升。齐临玉破例特授承节郎,凤海楼破例特授承信郎。

  请收藏本站:https://www.166k.cc。166小说手机版:https://m.166k.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